服务资讯

制冷行业常见的单位换算与制冷基础知识
时间:2024-10-20 18:45    
时间:2024-10-20 18:45

今天跟大家分享制冷行业中常见的单位换算与制冷基础知识:

一、常见的单位换算

1、功、能量、匹、制冷量

1焦耳(j)=1 瓦(w)×1 秒(s)

(1)能量单位:

 国制:j、kj;英制:cal、kcal

 1 j = 0.2388 cal

2)功率单位:

 国制:w、kw;英制:kcal/h(大卡)

 1 kcal/h = 1.163 w

 1 kw = 860 kcal/h

 习惯上的常用单位:马力(匹)HP 、冷吨 RT

 1 HP = 735 w

 1 RT = 3.516 kw =3024 kcal/h


说明:冷吨:是一个英制的制冷量单位。 1冷吨就是在24小时内冻结1吨0℃的水变成0℃的冰,需要的冷量。


美国是采用2000磅(907.2kg )作为一吨。因此1美国冷吨=12659 kj/h;即:1 RT=3.516kw


(3)匹与制冷量的关系

在小型空调工程中1HP指给压缩机输入735W的功率所能产生的制冷量。与一般的功率单位匹意义是不一样的。这里的1HP 是根据能效比算出来的。日本一般认为 空调压缩机的能效比平均为3.4,则输入735W的电能所产生的制冷量为2500W。

2、压力

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压力(物理上叫压强)。压力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用Pa表示。


1标准大气压=0.1MPa=760mmHG水银柱;1大气压=1.03323kg/cm2.的压力;1MPA=10大气压力=10.3323kg/cm2;即相当于10.332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1MPa=1000000 Pa=1.00牛/平方毫米=(1/9.8)千克力/平方毫米。


3、温度

最常用的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温度计的温标一般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欧美用)和绝对温标。

(1)摄氏温标(℃):是选用纯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把这两者之间100等分,每一份定为1℃的温度表示体系。


(2)绝对温标(K):把水的冰点定为+273.16K,沸点定为373.16K,且理论上把物体内部完全停止分子热运动之点定为绝对零度,即0(K)。

摄氏温标与绝对温标之间的关系如下:T=t+273.16

(3)华氏温标(°F):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定为32°F,而沸点定为 212°F,二者之间180等分,每一份定为1°F。在欧美国家应用较广。

摄氏与华氏之间存在下列换算关系:

t=5(F-32)/9;

F=9t/5+32;

式中:

t-摄氏温度;

F-华氏温度;

(4)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即为普通温度计测量的温度湿球温度是在温度计上包裹湿布,由于水的蒸发造成温度指示下降,此时的温度称为湿球温度。

二、制冷基础知识

1、制冷原理

制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设备中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和吸热的过程,完成制冷循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或水,冷却为液体,往复循环,达到制冷效果‌。


2、制冷/热量 能效比 

制冷量:制冷量是指空调等制冷机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去除的热量总和。

制热量:制热量是指空气调节系统在制热工况下或热水制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提供的热量值的总和,通常以W、kW为单位。

制热能效比COP: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 表示。

制冷能效比EER: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 表示。

3、制冷剂与载冷剂

(1)制冷剂:制冷剂,又称冷媒、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制冷剂是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中将所吸收的热量传给周围的空气或者水,而被冷却为液体,往复循环,借助于状态的变化来达到制冷的作用。

氨(NH3 R717):氨最大的优点是单位容积制冷能力大,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另外价格便宜,极易购得,特别是冷藏、冷库等大型制冷设备常采用。

但是氨最大的确定就是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体有危害,目前规定氨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应大于20mg/m3。氨是可燃物,氨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达16~25%时,遇火焰就有爆炸的危险。

氟利昂:大多数的氟利昂本身无毒、无臭、不燃,适用于工程建筑或者实验室的空调制冷装置,尤其是氟利昂R22。

R22致命缺点在于温室效应气体,其温室效应值比二氧化碳大1700倍,更危险的是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目前R22的替代物是R407C、R410A、R32、还有碳氢制冷剂。这些年R32出了不少事情,R32也是可燃可爆冷媒,记得要抽真空,并且按规范操作。

碳氢制冷剂:很多人对碳氢制冷剂不了解,我们常听说的R290即是碳氢制冷剂的代表,还有R433b、R436a、R600a等都是碳氢制冷剂。碳氢制冷剂主要用于热泵空调、家用空调和其它小型制冷设备。R290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灌注量受到了限制,安全等级为A3级。可燃的体积分数在2%~10%之间。

碳氢制冷剂优点是对臭氧层无破坏,对地球温室效应很低,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2)载冷剂:载冷剂是一种中间物质,如常用的空调冷冻水,其在蒸发器内被冷却降温,然后远距离输送,来冷却需要被冷却的物体。

目前常用的载冷剂有水,它只能用于高于0 ℃的条件,当要求低于0 ℃时。一般采用盐水,如:氯化钠或者氯化钙水溶液或者采用乙二醇、丙二醇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

4、热量、汽化、液化

热量传递的途径有:传导、对流、辐射。

热对流:热对流是受热的液体或气体运动传递热量;热辐射:热辐射是以红外线的方式发射和传递热量。

汽化: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的方式:蒸发(表面汽化)、沸腾(表面及内部同时汽化)。加快汽化的措施:提高温度、降低表面压力。

液化: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加快液化的措施:降低温度、提高压力。

5、显热、潜热

显热(显冷)负荷: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被其吸收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

潜热(潜冷)负荷: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

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显热/总热=SHR(显热比)。

6、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

饱和温度:在某一给定压力下,气液两相达到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温度。饱和温度由其压力而定,压力越高则饱和温度亦越高,反之则越低。一种物质在一定的压力下达到饱和状态时,总是处于一定的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在某一给定温度下,气液两相达到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压力。由温度而定。温度越高,则饱和压力亦越高,反之则越低。一种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总是处于某一确定的饱和压力。


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应用在制冷装置中常利用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一一对应的特性,通过调节压力来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饱和液体:温度等于其所处压力下对应饱和温度的液体。

饱和蒸气:亦称“干蒸汽”,温度等于所处压力下对应饱和温度的蒸汽。

饱和蒸汽压:饱和蒸汽同其液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压力。

过饱和:一种亚平衡状态。在此状态下,蒸汽的压力高于相应温度下的饱和压力。

过饱和蒸汽:处于亚平衡状态的蒸汽。其压力高于相应温度下的饱和压力。

过热:将蒸汽的温度加热到高于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过程。

过热汽:温度高于其所处压力下对应饱和温度的蒸汽。

过热度:过热蒸汽温度与其饱和温度的差值。

过冷:把液体的温度冷却到低于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过程。

过冷液体:温度低于其所处压力下对应饱和温度的液体。过冷液体温度与饱和液体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在制冷装置中常用到。

7、湿度、压力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数量。

相对湿度:在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实际含水蒸气量(以重量计)与空气在该温度下所能含水蒸气量之比。

静压: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动压: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其值永远是正的。

全压 :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